可李清却拒绝,他无心参观村长竞选。
见状老常说道“既然你是出来旅游的,那怎么能不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呢!”
李清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,有些心动,但他这次的目的是寻找失踪三年的父母,为此他还在这三年期间学习不少知识。
见李清还在犹豫,老常满脸堆笑的说道“李公子不妨现在去山顶庙,了解一下,也好增长见闻,那时是去是留你在考虑!”
李清觉得可以便跟随长老们一起往山顶出发!
夜幕低垂,银辉轻洒,繁星点点镶嵌于幽邃的天幕之上,照亮了这个古老而宁静的村庄。
村民们沿袭着古朴的生活方式,夜幕降临时,一盏盏灯笼被轻轻点亮,暖黄的光晕在微风中摇曳,引领着归家与探索的脚步。
众人一同上山,前面引路的提着一盏古朴的灯笼,踏上了前往山脚的小径。
夜色中,山脚下的看守小屋透出微弱的灯光,几人打了一声招呼,拿上打开庙宇大门的钥匙,便继续前行。
山路蜿蜒曲折,如同一条巨龙蛰伏于幽深的林间,每一步都伴随着脚下落叶的细碎声响,与远处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交织成一首悠远的夜曲。
沿途,松树挺拔,它们的枝叶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银绿的光泽,成为这冬日山林中最鲜明的生命力。
相比之下,其他树木仍沉浸在冬日的沉睡中,枝干裸露,静待春风的唤醒。
而脚下的草地,虽仍带着几分萧瑟,却已能察觉到绿意正悄然汇聚,生命的力量在无声中蓄势待发。
沿着这条曲折的山道,众人缓步前行,约莫半小时后,终于抵达了山顶。
这里,风更清冽,视野豁然开朗。
然而,若是从山脚下的某处直接攀登,以直线的方式,或许只需短短十五分钟便能站上这制高点,领略一样的风景与心境。
众人行至山顶,眼前矗立着一座古朴的庙宇,老常从腰间掏出一把铜钥匙,插进锁孔轻轻一转,那扇斑驳却擦拭得光亮的木门便缓缓开启,引领着他们步入了庙内的世界。
李清踏入门槛的一刹那,不由得瞠目结舌。
庙外,一切木质构造,从门扉到窗棂,乃至覆盖屋顶的每一片青瓦,皆被打扫得一尘不染,仿佛连时间的痕迹都不愿在此停留,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与宁静的禅意。
然而,一旦跨过那道门槛,景象却截然相反,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时空。
庙内地砖上,一层薄薄的泥土覆盖了原本的色泽,其间还夹杂着几缕干枯的稻草,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
帘布随风轻轻摇曳,上面几个不规则的破洞,像是时间不经意间留下的印记。
抬头望向屋顶,错综复杂的蜘蛛网如一张巨大的网,静静地悬挂在那里,捕捉着空气中每一丝细微的尘埃与光影交错的故事。
此情此景,若非众人同行,单单一人恐怕早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差吓得魂飞魄散,说不定夜里还会被那光怪陆离的画面纠缠于梦境之中。
这庙堂之外的光鲜与内里的荒凉,恰似那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
的古语,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,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真相。
......
莫名地,李清眼前忽地闪过一抹异样的光芒,引得他心神一凛。
他定了定神,透过帘幕间斑驳的裂口望去,一股难以言喻的诡谲之感悄然爬上心头。
随着帘布的缓缓掀开,那股诡异的气息仿佛化作有形之物,径直扑向李清,令他周身寒意四起。
台上,一尊与人等高的女性石像赫然矗立,它以一种孤傲的姿态金鸡独立,赤足轻点地面,显得既坚韧又孤寂。
石像的身躯仅以一段飘逸的浣纱轻轻遮掩,虽简约却勾勒出一种超脱凡尘的灵动之美。
然而,这尊石像的表面却布满了错落有致的裂痕,像是有人故意为之。
它的双手轻轻合十,面容五官虽雕刻得异常精致,却透出一股难以名状的邪魅之气。
最令人心悸的是,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竟闪烁着两道摄人心魄的红光,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妄,直视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与不安。
此刻,老常缓缓抽出一炷细香,轻巧地点燃。
霎时,袅袅青烟缭绕升起,宛如薄纱轻舞,不经意间缠绕至李清身旁。
那烟丝仿佛带着某种魔力,悄悄溜进李清的呼吸,他身形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晃,眼眸深处闪过一抹迷离之色,仿佛被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轻轻触碰,陷入了短暂的恍惚之中。
见此情景,老常轻手轻脚地挨近李清,压低声音问道:“李公子,可有兴趣留下,共襄节日盛宴?”
李清不由自主地侧首望向那尊石像,只见其双目竟隐隐透出两道绯红之光,宛如磁石,牢牢吸附着他的目光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