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他的母家。
自他出生以来,就不遗余力地试图把他推上储君之位的秦家。
姜十佩是站的离秦家最近的人,也只有秦家有什么动作之时,他能比先帝得到更早更详细的消息。
那么惠王的消息来源,惠王所汇报的消息内容……
这两件看似全然无关的事情,竟有着同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答案:
十六年八月初十,惠王向先帝检举了秦家。
一旦得出这个结论,就叫人忍不住心颤起来。
他明明倚靠秦家才有今日,为何却要自己拆了自己的桥?
秦家若是被怀疑勾结外敌,他在君王眼中又岂能干净?又怎还有机会继承大统?
这看似矛盾至极,绝无可能,却有几年后的另一条实据支撑:
初代二十二拼上了性命才代圣人扳倒的前任吏部左侍郎到谦,当年背下了整个通敌罪名的人,经查验与秦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或是秦家的门生,或是更早就收入门下养大的孤儿;
总之那个恶贯满盈的,一路爬到了六部之首的侍郎之位的身份,背后是秦家数十年的暗中支持。
是先帝和沈帝师清理了两轮都没能淘汰掉的被隐藏起来的棋子,扎在吏部搅乱了许多年的吏治,做了许多脏事,等着将秦家重新扶起的机会;
却终于被尚年幼的圣人设法解决,还了许多冤魂一个公道。
当年的圣人扳不倒秦家,可是事情留待下来,各路消息渐渐集结起来,终于有了第二次昭雪的机会。
关于北伐之争,背后的推手是秦家及惠王一脉,如今已无需再辩;
只要忠瑞侯当时失算了一点,被架到北部,等待他的就是先帝的猜忌和军机泄露之后难挽的注定惨败。
而京中的允王,当时尚年幼的未来圣人,也将失去母家依凭,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。
南北各有布置,如此熟悉的手段。
可说是先帝高明,可说是杨琼聪慧,可说是杨戎生谨慎;
可是这件事掰开来到了最后,秦家的失败还有一个最关键,最深入他们腹心之中的因素。
本该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惠王,决绝地背叛了他们。
——或是秦家自以为事成,要胁迫惠王入局;
或是惠王敏锐,提前发现了秦家的计划,又设法做了确认;
总之惠王最终向先帝报上的,是一个大义灭亲的选择:
他提醒了先帝,要求立刻换防;
于是同时他也因为秦家的缘故,彻底失去了嗣位的机会。
姜十佩是天家的子孙,亦流着秦家的血脉;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