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他在剧里,残酷的诉说和阿炳的关系。
驯兽师,和狗的关系。
残忍的物化阿炳这个功臣,将他异化为工具——这种感觉,其实是很奇怪的很,残酷的。
可以说,导演确实是将麦家的味道拍出了一大半来,没有激烈的情绪宣泄,只有很直白的表达,战争的年代下,个人的命运和归途。
这种味道。
很正。
很纯。
不过,李轩似乎也不再是绝对的主角
办公室里,另外一个一起看作品的徐小丹就说道。
“怎么感觉,李轩这一次的表现,没有那么‘高光’了。”
“演技不够高光,但演的是.很真。”
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
“在你的印象里,一个搞特务的,他的性格能被你看的清,就不够特务了,那种【混沌】的感觉才是真的,偶尔的真情流露譬如阿炳死的时候,他流露出的丝丝悲伤——但没有后悔的时候,才是真的。”
对于原作者,又或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。
李轩的表现似乎就真的。
真实过了头。
这一次绝对是闹了个大乌龙,表现高光的王保强,在这一轮吃了华艺兄弟的黑稿
当然,这一次,也让这个其貌不扬的演员,似乎就是这一轮的‘主角’。
李轩也看着荧幕里,阿炳的表现力。
在这部作品里,阿炳的表现,还让李轩忘不掉,瞎子阿炳。
也知道,为什么麦家的作品那么让人动容,那不是单纯的在写战争和战斗,以及在这个年代下个人面对的处境和命运。
阿炳在世俗是被人嫌恶,但在701部队却是大英雄,最后却死于‘世俗’的悲剧。
麦家并不是刻意在渲染,没有避重就轻,只是很单纯的叙述,将那段历史的一切都叙述出来,战争的背景,世俗的封闭和愚昧,年代的特色特点,虽然国家已经到了新华夏,但在几十年前,这国家还叫做‘大青’呢,还是封建时代呢。
很多思想都没有转变过来。
但只有一个是真实的,就算体制将阿炳视为了‘工具’,但他在最后的待遇,却依然是‘英雄’。
时代背景下,谁都是工具,无非,谁是更好用的工具而已。
“你说,现在互联网还真有意思,昨天还在说这是一部【有皮无相骨】,披着‘皮’的偶像剧,今天就改口了,是‘阐述真实时代血肉的好剧本’.这风向变得也太快了。”
旁边的魏明就啧啧道:“明天是不是风向又要变了?”
“谁知道呢,阿炳和黄依依都是京圈的演员,可能在他们知道了,‘安在天’只是一个作主角的引导者,故事篇章的主角其实是他们之后,就开始转变方向了。”
李轩就调侃道:“这不,对于我这‘偶像’的通稿还没撤下去呢。”
几乎都是在渲染,这位北电状元,是‘偶像’呢。
而网络舆论上的大部分人也很认同这一点,毕竟《暗算》从一开始的出场节奏,就是以色诱人,可以说,《听风》的篇章就是王保强演技和人物塑造的高光个性的时候,而安在天作为引导者,成熟,英俊,看不透,混沌不透彻神秘,这些确实是偶像的感觉。
李轩也很无辜,混沌不透,特么的特工还能一眼看出性格吗,最真实的部分只在偶尔的时候勃发出来,其他时候,都是戴着面具,才是这个角色最真切的样子。
不过,现在的偶像剧,确实喜欢把男主角搞得神秘兮兮的,一眼看不清深浅的样子,很受女孩子的喜欢。
属于是歪打正着了。
目前来看,就主角安在天负责偶像的吸量,演技的部分高光.爆发力自然就是‘阿炳’还有‘黄依依’了
在黄依依的《看风》篇开始的时候,甚至京圈的公司市场部们,都开始为他作宣传了。
除了华艺兄弟之外,陈数的公司,光影传媒,也开始动作了。
欸嘿,李轩就是一个陪衬的‘偶像’,演技派在咱们这里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