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些犯官家属,每每从街上经过,是个什么情形?”
明玉觉得对杨大奶奶还是直言好了,“我的两个孩子还小,说我自私自利也罢了,我不希望我的家人、亲朋遭罪。
娘和相公,也同样是这个心思。
俗话说,人怕出名猪怕壮,还望大奶奶理解理解我们,好自为之吧!”
说的杨大奶奶活像被人打了一耳光,脸颊火辣辣怒气冲天走了。
此后忽然没了声息,隔了两三日,王福从南京赶来京都。
“本来是打算和杨老爷一块儿来的,结果杨老爷提前走了,老奴把那边的事办好,才动身。”
秦氏和明玉都有些惊奇,不由对望了一眼。
“杨老爷来了京都?”
明玉将信将疑问道。
王福点头,见秦氏、明玉的模样,狐疑道:“莫非杨老爷没给夫人、姑爷、姑奶奶说一声?”
明玉摇头,忙打发人去杨夫人她们的住处,才晓得两天前已经走了。
杨大爷是直接回来养病再也没去楚云飞哪儿,倒是杨老爷请人送了一封信给楚云飞,其大意是为杨夫人婆媳三个,以及长子的作为道歉。
后来王福又说:“杨夫人他们从南京动身的时候,杨老爷根本不晓得,晓得了又气得病了一场,等病好了根本没法子来京都。
因此才等到开了春暖和了动身。”
杨老爷为人是真没话说的,秦氏猜疑:“是不是杨家真遇上了什么麻烦?”
王福这几年一直在南京,道:“那年夫人、少夫人去南京不是与杨大爷同行么?还有徐小爷也一道,杨大爷和徐小爷生意没谈成。
后来杨大爷多方奔走,与福建沈家三房的沈六爷搭上话了。
两人合伙做买卖出海,在海上翻了船,全赔了进去。
这倒也罢了,杨大爷做生意的钱是各处筹来的,翻船的消息一出,债主就找到杨老爷。
杨老爷只得把存下来的东西都买了,钱还是不够,杨夫人又拿出体己银子,为着这事儿,杨二奶奶还有杨大奶奶闹了一场。
老奴不怎么去杨家,具体也不知。
后来杨老爷病了,老奴才知杨夫人他们来了京都。”
明玉蹙眉:“这个福建沈家是不是有位女儿嫁给了陶家次子?”
王福点头:“沈家也有好几支,沈六爷这一支不读书,近年开始做买卖。
嫁去陶家的那位,是沈家嫡系沈老爷的嫡出女儿。
老奴听说,沈家也出事了。”
“沈六爷那一脉不是嫡系?”
王福摇头:“据说不是,还说沈六爷的父亲成年后才记入族谱,不过近几年,嫡系倒不如这一支。”
杨夫人她们的心思明玉一开始就明白,杨大爷也不是真正想做官,不过是想着做了官更容易做买卖。
可就如楚云飞说的,商人也要有原则方得长久。
尽想着占便宜,又哪来那么便宜可占?
反倒是,占了一些便宜,尝到甜头,就想占更多便宜的人更多。
可放眼看去,这样的人真能得长久的好么?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